工作研究

您的位置: 首页  原网站栏目  工作研究

新形势下北京化工大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与经验

作者:  来源:团宣  发布日期:2006-10-30
 
开创实践育人良好格局    深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新形势下北京化工大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与经验
近年来,北京化工大学校园内志愿服务精神蔚然成风,青年志愿者活动蓬勃开展。北京化工大学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团中央、北京市、朝阳区和昌平区的多项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中,服务内容涉及奥运、文化、体育、公益事业、社区服务等。学校志愿服务总队独立承担的大型志愿服务项目有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团中央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一二.一”运动六十周年大会、北京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朝阳区万人长走活动等。
“青春北化 志愿你我”,志愿者优质的服务品牌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主办方向总队赠送了锦旗:“微笑构建和谐  志愿服务社会”,感谢学校对青年学生的培育。“希望书库”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陶海心为总队欣然题词:“您的一元钱照亮孩子的一片天”,感谢学校在“希望书库”捐款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北京日报》也以大版面展示我校志愿者在北京市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中热情服务的“青春微笑”。
两年来,北京化工大学志愿服务总队被评为北京市“北京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优秀服务集体”,并获得“‘志愿服务迎奥运  文明交通伴我行’活动优秀志愿服务团队”荣誉称号,中国科技馆志愿服务讲解员项目获得“2005年度北京共青团学习型组织建设优秀工作项目”,校志愿服务总队副秘书长兰万里同学被评为“北京青年志愿服务行动优秀青年志愿者”,副秘书长朱亮同学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2008,志愿者的微笑将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如今,北京化工大学志愿者的微笑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青春的微笑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我国,志愿服务实施的时间并不长,自1993年团中央发起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无论从服务规模还是服务质量上,志愿服务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与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同步成长的北京化工大学志愿服务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20053月,学校团委在1995年学校组建的北京化工大学志愿者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化工大学志愿服务总队。一年里,志愿服务总队的各项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在校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在学校育人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并充分肯定志愿服务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团学组织的积极落实中,学校将“开创实践育人良好格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深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与社会和谐发展”作为我校“青春北化志愿你我”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思想。
一、北京化工大学“青春北化 志愿你我”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综述
“青春北化 志愿你我”主题志愿服务以当代大学生青春向上的精神面貌为背景,以对青年成长周期规律的认识为依托,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基石,以“立足学校、服务社会、贡献祖国”为宗旨,以“你我共同参与携手共建和谐”为目标。其主要内容包括“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服务活动和“让爱满人间”系列培训活动等。
     表一:“志愿者在行动”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让爱满人间”寓意志愿者奉献爱心、传承文明,旨在通过系列志愿服务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志愿者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使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地传播爱的精神。
培训类别
培训内容
志愿理念素养系列培训
“爱满人间”志愿者公益讲座(NGO资深志愿者交流)等
文化综合素养系列培训
高雅艺术、民族艺术演出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暨高新企业发展前沿论坛“穿越时空的物理之光”科技展览等
专业技能系列培训
富国海底世界海洋知识专业培训中国科技馆科技知识专业培训大型项目活动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等
团队建设素养系列培训
志愿服务总队发展概述志愿者评价机制讲解志愿服务总队整体文化培训等
人文奥运与文明礼仪系列培训
《北京奥运的人文理念》报告会雅典奥运火炬手“从雅典到北京”专场培训会等
表二:“让爱满人间”系列志愿服务培训活动方案
综上,“青春北化志愿你我”主题志愿服务实践源于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需求的分析,是对大学生志愿者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合理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予以培养和发展。
二、正确认识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科学内涵
“青春北化 志愿你我”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的设计考虑到如下因素:人的需求层次。大学时期的青少年基本生活状况无忧,在“人的需求层次论”中,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更加强烈。志愿服务实践所带来的体验无疑能够更好地满足其需求。青少年成长周期和心理成熟周期。大学时期的青少年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逐渐增强,志愿服务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能够满足其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需求。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情感的表达方式也趋于内敛,尤其是对祖国的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需要加以引导才能够释放与表达出来。身处北京的大学生对于2008年奥运会的责任感。即使许多今天的在校生是无法参与2008年奥运会志愿服务的,他们仍然对志愿服务的队伍建设、体系建构、制度完善全心投入,是一份可以传承的责任感支撑着他们的行动。当前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大学生渴望信任、渴求认同的心理状况。参与志愿服务对于这一群体的大学生获得社会认同,实现自身价值;表达爱国爱校情感,获得荣誉感;回报社会,实践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内涵是指志愿服务能够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大学生成长历程的基础上,注重充分发掘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从而发挥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引导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时代的发展对和谐社会的进程和人的荣辱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志愿服务在这一进程中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的志愿服务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仅仅从参与人数来说,我国的注册志愿者人数只占总人口的1%,而美国达到了40%,以挪威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平均达到了35%。但是,由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性所决定,在广大青少年中志愿服务认可度很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志愿服务方面具有先行一步的契机,志愿服务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随着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更喜欢独立地观察社会、透视人生,在大学生“自我设计”人生道路的过程中,志愿服务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形式单一、****和枯燥说教的活动已经不能适应他们的要求,而志愿服务从招募之时就贯彻着一种自主、自愿的思想,加上活动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而深受大学生喜欢。
理工科大学生课业任务较重,具有人文性质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对于丰富其人生阅历,缓解其紧张的课业学习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自主选择的活动内容、自由安排的活动时间也为他们合理支配时间提供可能,而受到欢迎。相对比其他可以表达情感、发挥潜能、提升自我的学生活动而言,志愿服务成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力平台。
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如前文所述,志愿服务适应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志愿服务也适应学校育人的规律。在“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中,志愿服务活动面向社会,走进社会,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能够更快地找准“社会人”的角色;大学生在社会人技能的准备方面,也得益于志愿服务,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在志愿服务中都得到有益地锻炼。志愿服务给与大学生志愿者一种特殊的气质,这种气质体现在他们今后的求职道路上,也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志愿服务符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规律。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要通过实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实现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良性互动。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实践形式,其通过多次自发的体验形成自觉深刻的思想认识。正如我校中国科技馆志愿者高娟娟同学在日记中记载的,从刚刚工作的激动与兴奋到日常工作的平凡与琐碎,放弃的念头不止一次的出现在脑海,然而科技馆正式工作人员年复一年紧张而有序、充实而满足的生活状态使其反思自身,并通过调试达到自己工作的满意状态。这种自我教育的经历是任何言语上的说教所无法代替的。
志愿服务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规律。第一课堂学习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实践,以思辨把握格局;第二课堂的志愿服务以实践育人的形式运用理论并检验理论,这一点在专业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国际教育博览会外文翻译类志愿服务有所体现,在两课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上也有所体现。
三、学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基本做法与经验
(一)深刻理解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机理,有效搭建志愿服务平台
以志愿精神鼓舞人
“青春北化 志愿你我”主题志愿服务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不同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方案中其又具有不同的意义。
“祖国·同行”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潜藏在同学们心中的爱国情感,此时志愿精神与爱国主义交织在一起。“我的事业在基层”主题教育活动就是通过座谈会、报告会、咨询会、演讲与征文等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爱国热情,使其意识到个人职业生涯与祖国建设发展息息相关,从而坚定信念,选择与祖国同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20042005年,学校共有51名同学入选“西部计划”志愿者,分赴内蒙古、新疆、广西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人数在北京市高校中名列前茅。200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在给母校的留言簿上写到:“每当想起因为自己的选择西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时,我们觉得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每当想到我们个人的理想同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觉得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培养。中国大学生敢担大任、愿担大任、也能担大任,我们去西部,为了肩负起时代责任,我们去西部,为了经受风雨的洗礼,为了理想,我们现在扬帆起航!”
“情系化大”系列活动唱响“让爱洋溢在家园”的精神口号,它将同学们的目光从社会拉回学校,从崇高引向平凡。以每年一度的校园开放日为例,这是志愿者参与人数最多的志愿活动之一,1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活动井然有序,服务热情周到,从来没有一人因为任何原因出现任何问题。可见,大学生的爱校情怀需要调动,当同学们的爱校热情被激发的一刻,他们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光荣地完成他们的使命。
“关爱·爱心”系列活动让人们将内心深处爱的愿望充分表达,它与志愿者精神之奉献爱心的精神最为贴近,大学生志愿者以其特有的奉献精神不遗余力地帮助同龄人(农家女)、低龄人(智障儿童、孤儿和贫困儿童)以及受难者,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收获的不只是感恩,还有成长。一位志愿者在志愿笔记中写道:“本来以为自己到启智学校是要帮助这里的孩子学习和生活,在交流中才发现他们给我们的更多一些。虽然他们是智力发育并不健全的孩子,可是他们有一颗纯真的爱心,我想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看待社会。真心感谢这些孩子们!”
可见,正是由于在“祖国·同行”、“情系化大”、“关爱·爱心”等志愿活动中激发了大学生志愿者的内在情感,才使得他们焕发出鼓舞人心的志愿精神,并激励着他们将这种精神真正体现在爱国、爱校、爱他人的志愿服务中。
以志愿行动培养人
志愿服务是一种无私奉献社会的活动,但参与者并不是一无所获。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能够把自己的知识应用到活动当中,并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据调查显示,在受传统影响较大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的潜能普遍受到压抑,如学习生活中来自于考试的压力,就业的压力,课程的压力,资源环境的压力等使其潜能不能够充分的发挥。随着其心智状态逐渐成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逐步增强,他们越来越要求自我选择、自主决定并为之去努力。在志愿服务中,恰恰由于是自我选择的业余服务,他们获得最大程度的信任,充分放手让其参与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志愿者的责任心。在帮助他人、帮助社会的同时,他们的领袖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宣传能力、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在服务社会为主的“青春微笑”系列活动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青春微笑”在公益机构、在社区、在大型展会等,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自主联系昌平区档案馆开展文献整理的志愿服务,主动奔赴崔村镇开展“三下乡”科技文化活动,在富国海底世界专业地讲解海洋知识,在国际教育博览会敬业地做好口语翻译志愿者等等。此时,人们惊叹于当代的大学生优秀的服务品质和卓越的服务质量,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的潜能得以释放,志愿服务有助于人的独立成长。
以志愿经历教育人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获得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在调查中发现,带着各种动机参加志愿组织、从事志愿服务的学生,通过帮助他人和社会,也让自己获得学习和发展。学校以此为契机适时地召开“播撒今日的种子,收获明天的希望”主题宣讲活动,邀请“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讲述支援西部的经历,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99级王涛同学由于自身出色的表现,被服务地内蒙古蒙野集团聘任为形象代言人。张雷同学在结束志愿服务经历后扎根西部,将青春与事业献给西部的祖国建设。2000级同学在支教的过程中凭借自身努力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就读,在志愿服务日记中,他这样评价这段经历:“我不希望自己的将来是父母给的或者是轻而易举得到的,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开拓一片天地,多年以后,我也可以骄傲的告诉自己的儿女,你们要相信自己,要靠自己去拼搏你们的将来,才能够珍惜你们得来的一切”。
总结志愿服务经历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我们认为:一是要充分相信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在志愿服务中自由自主地参与。渴望信任是成长中的学生最大的需求,充分放手让其参与就会激发其责任心,努力将工作做好。二是要引导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反思人生。把获得的激励和感受运用到人生发展中去,使自身素质不断充实和提升。三是要鼓励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成长,向一切人学习,向组织者和管理者学习,充实自身素质。
(二)扎实建立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体系,全面深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以志愿服务网络建立志愿服务队伍
学校志愿服务注重体系规范化,通过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网络,深化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在校志愿服务总队的统一管理下,各学院志愿服务分队相继成立,各班级也成立了志愿服务小队,部分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也作为团体会员参与志愿服务。北京市优秀理论社团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利用其理论优势,为深入社区的宣讲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北京市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单位摄影协会利用其宣传优势,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宣传力量,被称为“为志愿服务提供志愿服务的人”。
表三:志愿服务总队体系图
从纵向看,学校志愿服务体系已经形成校志愿服务总队—院志愿服务分队—志愿服务小队的三级组织模式,通过团结、教育和引导,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大学生有组织、有纪律,善于协作的特点,有效促进了志愿服务的集中、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合理满足了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的身心需要,使其把专业、特长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志愿者人才库的建立为具有应急突发性质的事件提供了保障,作为志愿者人才库基础数据的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统计表,又为科学管理而又有效调控志愿者资源提供了依据。
数据显示,0405两年中,学校累计招募注册志愿者15650余人,共提供服务11629人次,累计时间63250小时。据不完全统计,各分队和小队的志愿服务活动达到百余次。
以系列管理制度完善志愿者管理模式
志愿服务的初始阶段,志愿者凭的是热心参与,但往往随着**的淡漠,同学们在志愿服务中又会陷入新的迷茫。志愿服务如何保持长久的活力?我们在探索以志愿服务网络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的同时,尝试以系列管理制度完善志愿服务管理模式,从而调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维持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长久性,保证志愿服务组织的健康有序运行。
规范管理,鼓励奉献,奖励贡献。学校通过建立长期志愿者注册体系、志愿者档案机制、志愿服务考核认证制度、志愿者激励机制、实时招募培训上岗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规范管理中,学校志愿服务队伍空前壮大。五星级志愿者的星级评定制度是依据志愿服务累计时间的不同,对志愿者予以一星至五星的不同级别的认定。五星级志愿者是学校志愿者的最高荣誉,鼓励奉献并奖励贡献,达标评优的制度激励志愿者服务热情。
           表四:志愿者星级评定档案
 
加强培训,服务他人,提升自己。志愿者是蜡烛,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学校精心组织“让爱满人间”系列志愿服务培训活动就是要注重志愿者自身的成长性。学校探索通过不断提升志愿者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在志愿服务总队的精心组织下,学校系统开展了志愿服务基本知识培训、志愿者团队建设培训、资深志愿者交流培训、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培训、文明礼仪宣讲和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系列培训体系已初具规模,我们的志愿者也逐步意识到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人。
                 表五:志愿者阶梯培训体系图
增进交流,院校联盟,携手共进。为了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校志愿服总队在2005125日第二十个志愿者日到来之际,承办了北京青年学生先锋论坛——“微笑构建和谐志愿服务社会”分论坛。在论坛上,提出通过开展首都高校间的志愿者论坛,为志愿者团体搭建志愿服务交流平台;通过加强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为志愿服务队伍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学校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北京十三所高校在论坛上共同发布“首都各高校志愿者组织联合开展志愿服务立法研究调查行动”正式启动的消息。建立交流机制,有助于拓展志愿服务视野,畅通院校联盟渠道,有助于壮大力量优势互补,更好地规划志愿服务发展。
以特色服务模式打造志愿服务亮点工程
在扎实有效的推进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巩固和拓展志愿服务领域的过程中,学校志愿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从帮困助弱到科技普及,从社区服务到投身西部,从身边点滴小事到大型公益活动。学校党委开始重视进一步深化学校志愿服务内涵,打造优质志愿服务品牌。在实践的不断探索与积极思考,学校开创了“基地化、品牌化、社会化”的特色志愿服务模式。
开拓基地,和谐共建,持续发展。志愿服务基地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校志愿服务总队创立之初就致力于体系化、持续化的发展道路,因此学校在不断维护原有基地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十年来,我校陆续建设了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北京市血液中心、北京佑安医院、顺义儿童村、昌平敬老院、和平街道、昌平光荣院、昌平崔村镇、昌平东关社区、昌平亢山广场、昌平二毛小学、北京红十字会、北京智光智障学校、河北涉县、内蒙古卡拉沁旗、朝阳区残疾人联合会、朝阳区和平街道、朝阳区三里屯街道、小关街道、四季青敬老院等20多个志愿服务基地。近年来,学校在巩固原有志愿服务基地的基础上,又积极适应北京市公益事业的新发展和素质教育再深化的需要,开拓了中国科技馆、北京启智智障儿童中心、北京富国海底世界等新的阵地。仅中国科技馆一个基地,20054月启动至今正常运作,学校为其提供志愿服务达496多人次,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达3055多小时志愿者薪火相传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在这里,并得到服务单位的一致好评。
打造品牌,形成规模,扩大影响。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在注重项目化和系统化的同时,强调品牌化发展,以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品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目标。
“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开展三年以来,取得良好的成绩。连续三年学校“西部计划”志愿者入选人数名列北京市前列,200568日《中国教育报》以《北京化工大学为志愿者提供强有力支持》为题对学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实施情况进行专题报道。这得益于十年来学校坚持不懈地开展“我的事业在基层”的主题教育活动。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以责任激励青年;高扬理想主义的旗帜,以事业凝聚青年;高扬志愿服务旗帜,以奉献感召青年已经成为“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活动“三**宝”,如今,每年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中到基层去,到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练,健康成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情绪都十分饱满。
“微笑构建和谐志愿服务社会”的主题论坛深入人心。从独立承办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至今,学校志愿服务总队已经将“微笑构建和谐  志愿服务社会”作为自身的行动指南。央视中秋晚会的主办方、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的负责人是长期从事海内外文化交流的人士,他们向总队赠送锦旗并充分认可学校将“和谐社会发展”作为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指南的做法。在北京青年学生先锋论坛中,“微笑构建和谐志愿服务社会”的主题再次得到兄弟院校的认可,围绕这一主题,学校开展了相关理论研究和志愿服务立法探讨。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进程中,“微笑构建和谐志愿服务社会”论坛再次凝聚了来自首都高校研究生会主席开展研究生论坛活动就如何贯彻落实“八荣八耻”精神,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展开讨论。
“青春微笑”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得到社会认可。具有丰富内容的“青春微笑”志愿服务活动最能展示当代大学生青春的风采。由于志愿者的出色表现,其行为力和影响力逐步得到社会认同。独立承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团中央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一二.一”运动六十周年大会服务那些曾经为中国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赢得德高望重的长者的肯定;积极参与北京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志愿服务,赢得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和兄弟院校的认可。在北京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出现我校志愿者论述和谐社会的画面,在《北京日报》的大版面展示校志愿者热情服务的“青春微笑”,在《北京青年报》展现志愿者认真而忙碌的工作场面,青年大学生的“微笑”已经成为我校志愿服务活动的靓丽名片。
服务社会,吸引资源,开拓空间。志愿服务以项目作为活动的基础。良好的志愿服务模式应当是社会化的事业,需要借助社会资源和社会化的协作才能实现目标。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力来源和动力支持还需要在社会中不断探索,为更多的志愿者搭建更为广阔的活动平台是学校在志愿服务中应当承担的角色。两年来,学校志愿服务总队科学规划、积极行动,组织了团中央、北京市、朝阳区和昌平区的涉及奥运、文化、体育、公益事业的多项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其中,独立承担的大型志愿服务项目涉及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团中央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一二.一”运动六十周年大会、北京志愿者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朝阳区万人长走活动等。参与协作的志愿服务项目涉及“母亲水窖”慈善汇演志愿服务活动、“绿色中国”大型颁奖晚会志愿服务、北京市除夕夜钟鼓楼撞钟祈福活动、朝阳区禁毒日志愿活动、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志愿服务活动等。基地服务的志愿服务项目涉及中国科技馆、富国海底世界、昌平崔村镇、朝阳区和平街道办事处、启智儿童学校、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等。社会化的发展道路能够为志愿服务注入更多的活力。
四、开创以志愿服务促实践育人的新局面
学校志愿服务通过抓住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学习培训、主题实践和活动效果等关键环节,围绕主线,紧扣主题,突出重点,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总队加强志愿服务队伍组织管理机制建设,规范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将志愿服务工作与学生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志愿服务的领域和志愿服务的模式日趋多元化。
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服务法律制度不完善志愿者需求大,主要是大学生,从动员宣传、招募、选拔到培训、使用,持续时间长,跨度大,给组织和管理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校将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夯实基础,走规范化道路,立足校园,利用学校专业特点和知识、智力上的优势服务社会,充分发掘、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健康持久地发展。
学校正在积极部署,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奥运志愿服务的筹备中。目前,已经启动志愿者培养计划,按照国际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对志愿者进行奥林匹克基础知识、外语、礼仪、旅游等项目的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力争使之达到奥运会志愿者素质的要求。论坛交流经验,指导工作,志愿服务文化多元发展和互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学习、消化、吸收、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美德的实践活动。为了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总队在2005年第20个志愿者日到来之际,承办了北京青年学生先锋论坛——“微笑构建和谐 志愿服务社会”分论坛。在论坛上,我们提出通过开展首都高校间的志愿者论坛,为志愿者团体搭建志愿服务交流平台;通过加强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为志愿服务队伍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们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北京十三所高校在论坛上共同发布“首都各高校志愿者组织联合开展志愿服务立法研究调查行动”正式启动的消息。为志愿服务立法贡献志愿者的力量同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北京化工大学志愿服务总队志愿服务的声音已经在首都北京唱响了。志愿者们将继续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有效途径,本着全面提高志愿者素质,为营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原则,播撒爱心,传递微笑,向首都人民展示化大学子的风采。这里是学校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窗口,是学校的骄傲与自豪。北京化工大学志愿服务总队带领广大青年志愿者将微笑带到社会上每一个需要帮助和关爱的角落,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绚丽的志愿服务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