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科技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活动  课外科技

北校区第十届“萌芽杯”科技创新及学术论文大赛评审工作结束

作者:  来源:北区办  发布日期:2014-07-05


 

7月3日下午,第十届萌芽杯科技创新及学术论文大赛终审答辩会在北校区举行。来自8个学院的28名教授、青年教师出席评审会,并担任7个分会场的评审工作。
    本届大赛自开启以来,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学院的积极响应,共有827支团队报名参赛。在总结前九届赛事经验的基础上,对往届萌芽杯赛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逐步确立了“促进科技引领、加强中期监管、提升评审水平”的目标,以网站建设为平台充分调动了研究生科技引领员在课题指导和低年级学生引领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科技竞赛的指导中实现了化大精神和科研精神的传承;以中期监督为重点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参与竞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瓶颈问题,学生作品的完成率和自身收获大大提升;以完善赛事和提高评委团水平为核心有效降低了单一评审的主观性并扩大了学生的获奖比例,没有进入终期评审的作品也得到了老师的点评和修改指导。本届赛事在评审团的级别、作品的质量和赛事的投入上都创了一个新高,经过10余场针对性的培训、严格的中期研讨总结和三轮终期评审,最终共有171组作品获院级奖励,其中115组作品经过两轮的盲评和严格的复议进入最终评审,其中包括A类作品69件,B类作品17件,C类作品29件。
    终审答辩会采用PPT展示和现场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们经过精心的准备,充分阐述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评审老师根据团队的作品选题创新性、成果显著性、PPT展示环节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并对各团队作品的设计过程、操作过程和市场推广可能性等进行了现场提问和指导。最终共评出校级一等奖6名,二等奖18名,三等奖30名。

理学院张丽丹老师多年来一直参与萌芽杯的评审工作,对于今年的参评作品,张老师认为:今年的很多作品都给评委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材料学院明文勇等同学的作品《蒽酮紫类光致红外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能够将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和高分子材料的性质相结合,制备出能将可见光转化为红外光的聚苯乙烯膜,并在现场用实物对这一特性进行生动的展示和说明,获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张老师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完善,并推荐其参加今年的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和挑战杯的竞赛;信息学院袁洪芳老师和经管学院于洋老师都是连续多年参与萌芽杯的评审工作,两位老师对赛事的组织和安排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学生在选题上的实用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和作品的规范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萌芽杯中收获更多的成长,并将这种独立思考的科研意识和执着的科研精神继续延续下去。

近年来,萌芽杯作为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在低年级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萌芽杯选送作品在各级挑战杯和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屡获佳绩。
 


撰稿:李雪光 | 供稿单位:北区办 | 摄影: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