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赴江西社会实践团于2014年7月29日到达江西省高安市,尽管天气异常炎热,一行人仍根据行程安排,参观了著名的高安浮桥。
通过参观、与当地居民交流,我们了解到江西省高安市高安浮桥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杨吴乾贞二年(公元928年)取名永安桥,位于城隍庙前,13舫,比舟为梁,铁揽绳牵,随波升降。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增为14舫。元丰年间(1078—1086)增为15舫,后又由15舫增至24舫,桥位移州治(今市政府)前,咸淳年间(1272年)又移置城隍庙前。又过了4年,为抗元兵,仁济桥炸断,复将浮桥移置现市府前。明正德九年(1514年)桥两边装上栏杆,浮桥两岸建起石码头,此时名曰迎仙桥。清康熙八年(1669年)修缮后改名锦江桥。1939年为适应对日作战将浮桥焚毁,1946年修复。1949年7月国民党军溃逃时将浮桥斩断缆绳放流。1951年县人民政府修复通行,全长161.85米,共14厢40只浮船组成,此桥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 90年代末又在原浮桥下游100米处建了一座新浮桥,两座浮桥夹在两座大桥之间,给高安城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风,仍是热的,并不因为同学们靠近了江边而变的凉爽。看着已经古老的木桥,它虽然已经沉默了数十年,但那一幕幕血一样的历史仍深深地刻在桥身上。同学们仿佛看到了早一辈革命先烈们冒着枪林弹雨一往无前的英勇身影。仿佛听到了机枪炸弹一阵阵的轰鸣。正是他们的英勇,才有了同学们如今的生活,正是他们的无谓,才有了如今的繁荣中华。
浮桥仍静静地固定在那里,同学们的心已经不在平静。历史,没有被忘记,也永远不会被忘记。
供稿单位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