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院系动态

文法学院“农业调查小组”赴山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作者:  来源:文法学院团总支  发布日期:2014-08-25



 
       北京化工大学农业调查小组于8月24 日早晨抵达山西太原开启了暑期实践活动的第一站。 此次调查以探索当今农业发展为主线,于山西和陕西境内的重要地点,现况考察。
       俗话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本小组的第一站便来到了具有山西历史文化代表性的“晋祠”,作为我们调查的开端。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游览胜地。在本次参观和在导游的介绍下,我们对山西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地了解,也由衷地敬佩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使我们对山西的农业历史文化得到了初步认识。在参观中,“晋祠泉”十分引人关注,对山西的农业十分重要。东汉安帝元初三年,“修理太原旧沟渠,灌溉官私田”,此时,晋水仅有北渎“智伯渠”,即今北河,其水流经下游村落浇灌农田。隋开皇四年新开中河、南河。此时,晋水分南、北两河,南河又分为三条河,中河入大池,陆堡河流入大寺村,南河入索村等地。唐贞观十三年,“北都太原,贞观中长史李架汾引晋水入东城,以甘民食,谓之晋渠”。这是古代山西第一座跨汾渡槽工程。此时晋泉灌溉面积已发展到百顷有余。“晋祠泉”一直为山西的农业起到灌溉作用,直到1993年断流后,灌溉工程也无法使用。 
       晋祠泉的断流,固然给世人留下一个深深的遗憾,然而几千年因晋祠泉衍生的文化却流芳千古。为保障晋祠景观用水,当地采取了专门的补水措施,保持了泉水所滋润的优美环境和不朽的文化魅力。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农业调查小组以我国中部大省山西为出发点,探索山西农业发展的道路。我团队的活动分为参观学习,交流讨论,宣传扩展及总结成果四个阶段。并在这过程展开一系列活动。

供稿:文法学院“农业调查小组”暑期社会实践团
责任编辑:易明丽|摄影:闫瑾 郝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