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7月20日 到达巴厘岛的第一天
第一周的深度认识开始了,我们这支队伍一共十个人,三个印尼领队。同性的伙伴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高校,年纪相仿,看得出来我们来的目的也大同小异。
志愿者之家位于巴厘岛以文化和艺术著称的乌布。到达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当地有名的梯田,由于是以农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又是水稻的国家,所以梯田在农业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座艺术之都露出来的是惬意和安宁。这座城市给我的直觉是一个“慢”字,窄窄的街道没有红绿灯,车流和人流和谐的在这里汇聚相融,没有一丝违和感。沿街的叫卖人会冲你热情的推销自己的商品,即使你拒绝,他也会回以微笑。
2015年7月21日 深度认识第二天
一切似乎都回归原始,清晨的阳光伴随着鸡叫声射入我们的房间。不适应的感觉还没有完全消除,我出门看了看走廊的桌子,住家妈妈已经准备好了早点,向睡眼惺忪的我打招呼。
早餐后开始了第二天的印尼语教学,大家都很认真的学习。印尼的官方语言是自己的母语和英语,英语的普及率很高,因此我们的交流并不成问题。
乌布的中心由一片蜿蜒的街道组成,下午我们参观了在主干道的最深处巴厘岛著名的猴园。这里的猴园不像是我们这里的动物园,把猴子放在大大的玻璃箱里,能够施展天性的地方不过是3米高的藤蔓,久而久之再有野性的猴王也会消磨掉他的棱角。那里的猴园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像原始森林一样,有流水有石桥。猴子们在高树之间来回穿梭自由自在,没有管束没有牢笼。
2015年7月22日深度认识第三天
来了几天发现这里大街小巷的店铺,家庭门口都摆放着一个或几个花篮。里面放着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搭配起来十分好看。在这个热带国家,鲜花处处可见,有名的鸡蛋花也就作为了巴厘岛的一个旅游标志。
今天进行的是插花课的教学,每个人都认真照着住家妈妈的手法,一步一步的制作,作品还真的不赖呢。
2015年7月23 深度认识第四天
今天进行的是烹饪课,于是我们赶了个大早去往镇上的集市,准备一天的食材。
因为地处潮热地区,所以这里的饮食口味以辛辣为主,各种各样的辣椒处处可见。我们按照分发的任务卡买到了合适的食材,逛了逛集市,感受有着异国风情的叫卖声,还是一样的卖力,砍价声也此起彼伏。
做饭的时候深深感到什么叫亲近自然,新鲜的食材不会经过太多程序的加工,做出的食物也会遵循原本的味道。
2015年7月24 深度认识第五天
今天是在乌布的最后一天,我们前往了镇上的博物馆。这里陈列了皇宫里的画作和展品。建筑风格也和宫殿如出一辙,室内楼梯盘旋而上,是典型的古代皇室建筑,室外四个角特色的房檐翘起,和中国清朝建筑有几分神似。仔细探究后发现,巴厘岛的宫殿都是规律的方形,围墙套着庭院,庭院又套着庭院,重重叠叠,层层嵌套。这其实是受到了中国建筑风格的影响,可见古时候中国的南洋的影响之深。
2015年7月28日 正式开始支教的第一天
在完成了第一周在乌布小城志愿者中心的课程培训,深度认识了解了巴厘岛当地的传统文化后,我们驱车5个小时来到了位于巴厘岛西北部的一个靠海的小山村jembrana,正式开始了我们的支教生活。
巴厘岛省是印度尼西亚唯一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地区,也许是因为有着虔诚的信仰,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热情大方,对从远方而来的我们一直十分关照。
长期的封闭宁静让这里和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多少交流,所以孩子们对于我们这行和他们肤色长相有所区别的人们十分好奇,这份好奇也化作了热情的欢迎,让我们释放了些从到来第一天就有的紧张。从容的开始了第一天的教学。
过去的一周里,志愿团队的领队教给我们如何用印尼语问候他人,于是我们也从最基本的问候语开始教起。英语和中文,配合着印尼语的翻译,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我们还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了游戏,意在通过更加孩童的方式,使孩子们对学习的内容更加感兴趣。
虽说语言的学习总是枯燥的,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却不一样,我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的不只是求知,更多的是对世界的好奇和渴望。
我们加入了孩子们的游戏当中,试图理解他们的娱乐方式,或许没有成功,但是从他们的干净的笑脸中,我们收获到的不仅有快乐,还有感动。学会的不仅是要乐观,还有知足。
提到巴厘岛,人们大多想到的是蓝天碧水,沙滩阳光,是度假的好去处。可是这次支教让我发现,巴厘岛的经济以旅游业为支柱,但拥有旅游资源的地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地方以农业为主,生产稻米,玉米,咖啡。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此这里的人们生活并不富裕,有的地方甚至很艰苦,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这里的人们需要驱车2个小时去镇上购买足够的生活用品。一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或许就只有家里的几亩地,虽然没有多少钱但也一定会让孩子们上学。镇上所有的孩子们在一个学校上学,几个年级加起来不过5个教室,巴掌大的土地就是他们的游戏天堂,即使简陋,也足够让孩子们喜笑颜开。
2015年7月29日 正式支教的第二天
今天我们的教学内容丰富了些,我在黑板上绘制了一幅简略的中国地图,标明了首都以及我和伙伴们的家乡,果然不出意料,孩子们对于这种“外面的世界”十分感兴趣。
我在黑板上书写了几个中文字,有些复杂。但令我意外的是,有几个看起来很淘气的小男孩纷纷拿出了笔记本和笔,一笔一画认真的抄写下黑板上的汉字,然后争先恐后让我这个“老师”检查,纯净的眼睛里写满了希望得到认可的神情,我真的很感动,因为语言的交流不畅,我竖起大拇指,想用全世界基本通用的手势给他们鼓励。
我们采取的是分班教学,每个班级也提前制定了不同的内容。对于隔壁班的低年级小孩子,伙伴们拿来了彩纸教他们如何折千纸鹤,爱心等等小物。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们回到校长办公室集合总结一天的教学状况,孩子们就在窗外巴巴的看着我们等我们回去。
令我感动又好笑的是,我负责的班级有几个调皮的小男生去隔壁班要来他们的千纸鹤和爱心,上面写着喜欢我的英文从窗户的缝隙中投了进来。一个接一个的爱心让我感到一份暖意,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非常感谢他们。说实在的我不是个自信的人,这是第一次让我觉得自己原来可以这么受欢迎,我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我更加愿意用我的真诚和微笑来面对他们,面对以后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离别时候一定要用力,因为或许不会再相见。在小学部的支教结束了,给我的感触是在太多了。孩子们的懂事和可爱给了我很多感动,在我们骑着车子准备离开时的时候,全校的小孩子赶过来拿着笔记本要我们留下签名和联系方式,此时的我们对于他们也许是“偶像”般的存在。在他们眼里我们或许是无所不知的,是万能的,我们之间的感情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升温的如此之快,快到分别的时候孩子们竟然泣不成声。有的男孩子逞强不愿说难过,一边忍住泪水一边挥手让我们快走。有的女孩子抱在一起哭,拉着我的衣角不愿让我离开想听听我再讲讲有趣的故事,有的坐在我们车子的后座上就是不愿意下来。
中午的太阳很刺眼热辣,可是此时我们谁也不想逃走。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们吻了我的手轻轻点了下自己的额头,这一举动看似这里最高规格的礼仪,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2015年7月30日 正式支教第三天
在小学部的支教结束后我们来到了中学,教学的方式相比之下成熟很多。虽然这里英语的普及率很高,但是学生们的英语程度并不是很高。
我们则采取了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一些常用语,同样也融入了一些中国元素,加入了些传统文化进去,希望大家能够对中国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
短短的义工之旅结束了,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次处富哦锻炼自己的机会,还有友情和感动,以及一些异国文化的知识。
在上课的这几天里,可爱的小女孩似乎很喜欢我这个“姐姐老师”,把我拉到属于女孩子们的小角落,给我看他们画的画,在小孩子们的画里我不仅看到了跟中国完全不一样的文化,还看到了这个民族和我们华夏民族的一些共同之处,比如对某种男性权力的崇拜而衍生出来的特殊的图腾标志,还有类似于中国龙,貔貅这样守护神之类人们构想出来的物种,他们对于这类守护神的崇拜丝毫不亚于古时候我们对于龙的崇拜。可时至今日我们国家的小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却远远少于这里的孩子,他们即使是处于贫困闭塞的山区也依然从小耳濡目染着国家的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生根发芽,并且内心深处对于国家的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理解认知,同时这样的认知也会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并不断的进步发展,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化发展的迅速被忽视,被消磨。
相比之下我甚至有点神伤,同样是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国家,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文化比起他们要更加丰富完整,可是在传承和发展的角度上,我们做的远远不够。我们国家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文化这项精神支柱。
现在的中国小孩子对古典文化对传统宗教知之甚少,在社会上我们传统的道教文化也并没有像其他宗教国家的文化那样得到充分的发扬。我并不是在提倡要相信什么宗教信仰,但是我始终认为,人一定要有自己相信坚守的信条,可以没有信仰但一定要有一颗敬畏之心。现如今的社会唯“快”是从,唯“利”是从,大大小小道德缺失的事件不绝于耳,有时的新闻报道我甚至会觉得不可思议。
和营地领队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这些年来的经济飞速崛起,但是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印象并不甚好。我们虽然多年来以文明大国著称,但是外国人了解到的却不是我们的五千年文化,而是我们五千年来的变化,我们变得“狠心”了。
“玉林狗肉节”是领队印象很深的“中国标签”。因为这里的人们都爱小动物,大街小巷处处都展现着一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所以领队对于中国人吃狗肉这件事很有偏见。事实就是如此,无论是哪里的人们如果对于另外一个地方了解的不是很多,就会因为一两件事来断定这个地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习性。看得出来我们的名声不是很好,但这也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在志愿者期间我们参观了乌布小城的猴园,那里不像是我们这里的动物园,把猴子放在大大的玻璃箱里,他们能够施展天性的地方不过是3米高的藤蔓,久而久之再有野性的猴王也会被失去他的本质。那里的猴园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像原始森林一样,有流水有石桥。猴子们在高树之间来回穿梭自由自在,没有管束没有牢笼。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带有君王的控制和强权主义,千年来君主统治之下我们的中国得以稳定发展,所以我们始终坚信“管制”,崇尚着控制权,甚至试图控制自然,可是结果真的不尽人意,自然的力量不是我们人类可以征服的。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思考了很多,也许有时候我们真的太过自私。
责编|易明丽